美联储降息幅度仍存分歧

  作者 | 第一财经 韦薇

  美联储本周的降息预期、人工智能(AI)板块的持续推动,正将全球资本市场推向高潮。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将公布9月利率决议和经济预期摘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举行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市场预期美联储此次将降息25个基点(BP),将美国政策利率区间下调至4%〜4.25%。

  据华尔街投行预测,本轮周期可能会降息5〜6次,甚至出现了9月降息50个BP的预期。尽管未来仍存各种不确定性,近期的美股、日本股市、中国股市在AI的驱动下,依然在强劲冲高。

  多位华尔街资管机构的投资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每轮牛市都有一条主线,中、美股市的主线无疑是AI,尤其是甲骨文的“疯狂”财报点燃了市场热情,进一步明确了各大科技公司未来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将持续增长。高盛数据显示,对冲基金此前一直是净卖家,但从上周三开始出现了逆转,机构普遍认为应“逢跌买入”。

  降息幅度仍存分歧

  华尔街机构之所以认为美联储降息“板上钉钉”,是因为就业市场明显放缓,通胀虽高于目标值,但并未失控。

  继8月公布的7月非农就业数据“爆雷”后,最新的8月数据亦令人大跌眼镜。美国8月非农新增就业2.2万人,大幅低于预期,失业率4.3%创近四年新高。此外,6月和7月非农就业岗位又合计下修2.1万人。换言之,实际上6月的非农是负增长,这也是疫情以来的首次实际负增长。上月,美国劳工部更将5月和6月的数据累计下修超10万人,气得美国总统特朗普直接要求解雇美劳工统计局局长。

  美国8月CPI同比2.9%,预期2.9%,前值2.7%,通胀并未高于预期,而美国9月6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26.3万人,超过预期的23.5万人。因此,9月11日的CPI数据公布后,华尔街机构均认为9月降息概率达到了100%。

  “通胀和就业数据同时支持降息。面对这样的数据,鲍威尔也没法继续硬刚。现在的悬念是降25BP,还是直降50BP。”外汇专家、浙商中拓集团金融市场业务部总经理刘杨对第一财经表示。

  之所以说降息幅度还存在分歧,也是因为当前史无前例的政策环境。对降息较为保守的一方认为,移民政策导致劳工供给大跌,并非劳动需求出了严重问题。

  同时,通胀压力持续。8月的平均时薪同比仍大幅增长3.7%,远高于同期通胀。这可能意味着,“工资-物价”螺旋正在加速,即薪资上升更多是为了追赶居高不下的通胀,而这本身又在推升通胀,这些因素束缚了美联储的“手脚”。

  例如,贝莱德智库中东及亚洲首席投资官庞文博(Ben Powell)对第一财经表示,美联储可能只能降息两次,“当前我们运行在史无前例的‘未知水域’,受疫情复苏影响,叠加新政府移民政策调整(遣返非法移民)和人口老龄化,美国出现罕见的劳动力供给下降,导致非农就业数据解读难度加大”。

  不过,更多华尔街投行似乎对降息的态度更为开放。例如,高盛预计,本周公布的“点阵图”中值将在2025年显示总共2次降息,利率降至3.875%,并将显示2026年再降2次至3.375%,2027年降一次至3.125%,2028年不变,长期或中性利率维持在3%。

  AI点燃全球股市

  不管降息几次,只要美国经济只是温和放缓而非“硬着陆”,同时伴随着降息,股市就较容易起飞。叠加近期AI行业的表现,全球股市出现普涨。

  美股日前创历史新高,催化剂就是甲骨文的财报。尽管甲骨文调整后营收149.3亿美元、每股收益1.47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但盘后股价却暴涨28%,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主要原因就是“剩余履约义务(RPO)”出现爆发式增长,这是衡量未来收入潜力的指标,该指标同比暴增359%,达到4550亿美元,规模相当于沙特阿拉伯一年的GDP。

  庞大的RPO背后是甲骨文与AI领域头部企业签署的重磅合作:与OpenAI达成4.5吉瓦数据中心容量合作(电力规模足以供应数百万美国家庭),还拿下了xAIMeta、英伟达等巨头的长期订单,让市场看到了其持续盈利的潜力。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帕斯特里罗(Tony Pasquariello)在市场观察笔记中表示,本来对冲基金对估值较高的美股较为谨慎,“但上周我们最突出的现象是,专业投资者对美国科技敞口的需求激增,无论是长线投资账户还是对冲基金”。

  他还表示,在上周的高盛科技大会上,AI相关的数据几乎清一色为正,无论是资本支出,还是收入,甲骨文的历史性财报和市场反应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这份财报的最大“亮点”是,TMT(数字新媒体产业)公司越来越愿意谈及未来几年AI收入和支出,使我们获得了长达4年的收入“可见性”。

  资本市场研究与投资者关系服务机构AceCamp的研究显示,当头部算力资源被少数巨头垄断时,具备可靠替代能力的企业,往往能享受市场给予的超高估值溢价,甲骨文与博通、寒武纪等企业正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虽然核心业务逻辑较垄断者或领头羊有一定距离,但正是因为基数不高,巨型客户的微微转向或者备份,就能带来业绩的飞涨。

  帕斯特里罗认为,标普500未来12个月远期市盈率约为22倍。客观上,这是非常高的水平。不过,他也强调,不能忽视强劲的盈利增速。例如,纳斯达克100指数在过去17年中有16年上涨,指数总回报为2251%。拆分来看:74%来自盈利增长,16%来自分红,仅10%来自估值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股市近日也摆脱了阴霾,日经225指数正冲击45000点大关。除了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利好,AI主题也是今年日本股市的驱动力。

  资深全球宏观基金经理袁玉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日本股市这波行情可能缘于两点原因:一是美日关税低于预期,刺激日本资产;二是与科技巨头驱动的美股牛市类似,日本也聚集了很多AI芯片产业链。目前,日本股市虽创新高,但与美国股市估值差扩大,可能价值仍被低估。

  增配中国股市的逻辑

  美联储降息和AI叙事同样点燃了中国股市。

  摩根士丹利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近期赴美路演,与众多当地投资机构进行交流。“令我们感到惊喜的是,与我们会面的投资机构中,超过90%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配置,这是自2021年年初中国股市达到峰值以来,我们观察到的最高水平。”她说。

  她还表示,尽管宏观经济数据仍存一些隐忧,但是结构性的增长点仍是外资感兴趣的,比如AI、人形机器人、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以及新型消费也是重点关注领域。

  不过,支撑本轮A股牛市的并非外资,而是保险机构等长线资金,外资在未来有望成为增量。今年以来,中国股市强势回归,6月开始,A股表现优于H股。贝莱德认为,行情同时具备“基本面逻辑”——全球投资者重新意识到“AI并非美国专属,中国也具备发展优势”。

  在AI浪潮驱动下,2025年以来,中国算力需求大爆发。高盛表示,中国前四大CSP(云服务提供商,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和字节跳动)资本开支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腾讯为例,2025年二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大增119%,凸显中国科技企业在AI时代对数据中心、GPU集群以及高速互联网络的持续投入。

  市场情绪的改善和资金流入的趋势也支撑了人民币汇率。本周,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走强。

  关键在于,8月下旬以来,人民币中间价维持强势,交易员认为中国央行似乎并无意抑制人民币升值的势头。巴克莱方面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对冲基金正越来越多地买入中国股票,这类资金流入进一步支撑了人民币汇率。目前,港股分红高峰已过,人民币面临的资金流出压力减弱。

  展望未来,不少机构认为,中美贸易谈判可能出现潜在积极因素,这些都可能成为推动人民币年内进一步升值的催化剂。

人民币美元兑换

人民币兑美元

CNY USD
1 CNY0.00 USD
5 CNY0.00 USD
10 CNY0.00 USD
25 CNY0.00 USD
50 CNY0.00 USD
100 CNY0.00 USD
500 CNY0.00 USD
1000 CNY0.00 USD
5000 CNY0.00 USD
10000 CNY0.00 USD
50000 CNY0.00 USD

美元兑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1 USDinf CNY
5 USDinf CNY
10 USDinf CNY
25 USDinf CNY
50 USDinf CNY
100 USDinf CNY
500 USDinf CNY
1000 USDinf CNY
5000 USDinf CNY
10000 USDinf CNY
50000 USDinf CNY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

1 CNY

本站汇率等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或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实际交易汇率为准。